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多個關于5G相關的工作,涵蓋基礎設施、信息消費、文創、體育等方面。對于5G基礎設施,該通知中專門提到:“加快推進5G網絡基站建設。通過進一步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推動轉供電改直供電、加強轉供電環節價格監管等措施進一步降低5G基站運行電費成本。支持各地在站址資源獲取、資金補貼等方面加大對5G網絡建設的支持力度。”可以看出,5G能源消耗是政府和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降低5G基站功耗,是加快5G規模建設、良性發展的必要動作,需要全社會一起協同去解決的困難。
當下,5G網絡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快速開展,5G基站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國內5G基站仍在以每周1萬多座的速度增加。伴隨著5G基站的增加,5G功耗大,基站耗電量驚人的問題也加速浮出了水面。
政策驅動降低5G基站電費效果明顯
5G基站的高能耗已毋庸置疑,華為《5G電源白皮書》顯示:預計在5G時代,64T64R AAU最大功耗將會達到1000~1400W,BBU最大功耗將達到2000W左右。5G一站多頻將是典型配置,預計5頻以上站點占比將從2016年的3%增加到2023年的45%,一站多頻將導致整站最大功耗超過10kW,10頻及10頻以上站點功耗超過20kW,多運營商共享場景下,功耗還將翻倍。
為了解決5G用電成本高的難題,相關部委、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政策。簡單而言,降低5G用電成本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推動轉供電電改為直供電;
二、調降電費定向支持;
三、地方資金支持。
而轉供電改直供電是其中的重點。
目前,5G基站主要采取電網企業直供電、第三方轉供電兩種供電方式。直供電是電網企業直接提供電力給終端用戶,終端用戶直接繳納電費給電網企業;轉供電則是由物業公司或產權單位對終端用戶進行管理,并代收電費繳至電網企業,電網企業無法做到銷售到戶、抄表到戶、收費到戶。轉供電改為直供電,對于5G基站電費的下降有明顯的效應。“5G基站1元/度電就是在財政補貼后的電費價格”,某運營商人士表示。一般來說,直供電的成本在1元/度。舉例來說,此前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透露,截至5月11日,該局已完成5G基站轉供電改直供電超2000個,為運營商節約年用電成本約1億元。
實際上,此前廣東、重慶、山東、江蘇等多個地方政府出臺的5G相關政策中,都對供電提出新要求,轉供電改直供電成為“主旋律”。
商業模式探索更為關鍵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更多是規范、引導、監管,而不是直接粗暴地干預市場運作,因此對于降低5G基站用電成本的手段有限,而通過多方合作的商業模式顯得尤為關鍵。
從電力企業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電價持續降低,目前已處于國際較低水平,電力企業特別是電網企業盈利空間大幅下降,因此電力企業對降低直供電電價水平沒有積極性,主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雙贏局面。
目前,共建共享是5G時代的主流模式,除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以及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的共建共享外,與電力、交通、公用設施的共建共享成為探索的方向,這些共建共享模式除了能夠大幅度降低基礎設施一次性投資的成本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電等運營成本。
從5G能效來看,5G能效遠遠高于4G,如64T64R的5G基站可支持10Gbps/810W,換算可得能效為0.18W/GB,而4T4R的4G基站的能效為5W/GB。那么,或許可以考慮的是,5G終端在待機、打電話、中低速上網時,優先駐留4G FDD-LTE 網絡,信號盲區少,漫游切換少,耗電量低。在有中高速數據業務需求4G網絡無法滿足需求時,才自動切換到5G網絡。有業內專家建議,通過智能關斷載波,按需動態調度,可以大幅度降低5G網絡和4G網絡的耗電量。尤其是業務量不大的時候,只有少量頻段少量載波開啟,多數頻段多數載波都處于關閉狀態,高耗能的TDD載波和天線處于關閉狀態,耗電量大幅度下降。
在基站節能方面,5G可以采用基站休眠的方案,根據網絡話務量的潮汐效應,智能關閉5G、降低發射功率,每天可以節能13.45%左右;也可以不關掉整個基站,只關掉其中的毫米波頻段,普通的6GHZ以下的頻段也可以關掉部分載頻。這種休眠方案需要自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對5G基站參數組合進行優化,采用自適應休眠方案,在覆蓋范圍不變、運營商的服務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可以節省15%~25%的基站電力消耗。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關注官方網站
更多精彩等著你!
公司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新浦路新城總部大廈B座四樓411
辦公電話:025-58228966
企業郵箱:5gjcjs@www.forallthingsfinancial.com
臺灣28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